Banner

南極岸上看見的海鳥

白鞘嘴鷗(Snowy sheathbill)

到南極探訪企鵝巢穴時,常會看到白鞘嘴鷗賊頭賊腦地巡視。牠們會覷準機會,偷取企鵝父母餵飼子女時掉下的食物碎屑,或者吃掉父母一時大意遺下的企鵝蛋,甚至主動攻擊孤身的雛鳥。

牠們三歲開始可以交配。牠們常在企鵝繁殖地附近築巢,一次可誕下兩或三只鳥蛋,雛鳥經過約 50 天後便會自立。

常用名稱
白鞘嘴鷗(Snowy sheathbill)
學名
Chionis alba
體長
34-41 cm
翼展
75-80 cm
數量
估計約 10,000 對(2010 年)【註】因為我們很難為散佈在各處飛行中的鳥兒作數量統計,野生鳥類的數量常以多少對在繁殖的父母來表示(breeding pairs)。 [X]
分布
繁殖地局限在南極半島、南喬治亞島(South Georgia Islands)及 South Orkney Islands,冬天會飛往南美洲南部過冬。

南極賊鷗(South polar skua)

南極賊鷗的「賊性」從小已見端倪。牠們通常會一次誕下兩隻蛋,先孵出的佔有絕對優勢。牠們從不會孔融讓梨,先孵出的除總是先奪去父母帶來的食物外,間中甚至會發生骨肉相殘的事件。年幼的有時又會給趕出鳥巢,不幸遇上另一對父母便會立即受到獵殺。由於鳥巢常築在企鵝鳥巢附近,雛鳥的另一個威脅是誤給企鵝踩死。南極賊鷗是捕獵者,獵物主要包括魚和磷蝦,但也不放過其他機會。

常用名稱
南極賊鷗(South polar skua)
學名
Catharacta maccormicki
體長
53 cm
翼展
1.3 - 1.4 m
數量
約 6,000 - 15,000 隻(IUCN)
分布
繁殖地集中在南極大陸沿岸及附近海島,活動範圍則廣及南半球南部各處海岸與水域。

鸕鶿(Cormorants)

鸕鶿擁有由油脂保護的防水羽毛,讓牠們可潛進水深 25-50 米覓食,維時可超過 1.5 分鐘,不過牠們返岸後還是喜歡利用陽光曬乾羽毛。牠們常跟企鵝和其他鳥類在相近地方築巢,尤其喜歡在山坡地上。牠們每次產下兩至四隻蛋,孵化期 23 至 25 日,由父母雙方共同負責。

常用名稱
藍眼鸕鶿(Blue-eyed shag 或 imperial shag)
學名
Phalacrocorax atriceps
體長
68 - 76 cm
翼展
1.24 m
數量
約 10,000 對(2004 年)
分布
南美洲南部、福克蘭群島和其他亞南極島嶼。

海鷗(Gulls)

云云鷗科(Laridae)鳥類中,只有黑背鷗(Kelp gull)常見於南極地區。事實上黑背鷗主要生活在紐西蘭、澳洲南部、南美洲南部和非洲南部,在這些地方的港口或海岸不難碰見這種飛鳥。

海鷗的適應能力很強,雖然身為海鳥,部分卻可生活在內陸的淡水湖泊。牠們幾乎吃任何可吃的食物,捕獵方法亦多樣化,既可從空中突襲,又可靜待水面找食物,機會來臨又會搖身一變成為吃腐肉動物(scavenger)。甚至牠們找伴侶的方式也很能適應時勢,遇上陰盛陽衰的情形時,可由兩隻雌性海鷗各自在外交配後回來共築一巢。

常用名稱
黑背鷗(Kelp gull)
學名
Larus dominicanus
體長
54 - 65 cm
翼展
1.28 - 1.42 m
數量
330 萬至 430 隻(IUCN)
分布
紐西蘭、澳洲南部、非洲南部、南美洲南部和其他亞南極島嶼。

《南極岸上看見的海鳥》- 本頁留言

注意:除標明 <站長> 的留言外,其餘的回應皆為留言者的個人意見和資料。

留言 讚好謝謝!

你的名字 *
你的回應 *
你的評分
最差 1 2 3 4 5 最好
你來自
你的電郵
你的網頁

注意:留言或回應只用作個人旅遊經驗分享、對這網站的意見或相關的旅遊查詢。與此無關、不法、不雅的留言或廣告宣傳將被刪去,恕不另行通知。